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初一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4-06 18:27:4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P2 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P4 ⑷地球卫星照片 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见P5—P7)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经度(子午线)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极) 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变化数轴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

  西半球(20°W-180°-160°E) 另: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例题1

  1. 写出A、B的坐标 (A:15°W,15°S B:75°E,0°)

  解题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2. 判断A、B的半球位置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处)

  ①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既无N也无S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②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其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此外,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3. 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南方)

  解题方法:①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东经度大在东,西经度大在西(如:甲110°E乙10°E,则甲在东乙在西;丙110°W丁50°W,则丙在西丁在东;戊10°E己40°W,则戊在东己在西;两地一地在东经度一地在西经度时,要特别注意两地经度和是否超过180°,若超过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庚100°W辛100° E,则庚在东辛在西)②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北纬度大在北,南纬度大在南③综合①②判断结果即为所求方向

  例题2

  1.标出C、D的经度

  解题思路:由中心的北极点(N)知,此图为北极俯视图,

  由北逆南顺知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在图

  中用铅笔标出该方向,以辅助答题)。A的经度为0°,

  B的经度为180°,可知C、D的经度均为90°。自A至C

  数值增大,且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即向东增

  大,所以C为东经度即90°E。自A到D数值也增大,但

  增加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即向西增大,所以D为西经度90°W

  2. 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北)

  求A在B的何方向,即求A相对于B的方位,A为要确定方向的点B为参照点。解题思路如下:①判断东西方向:从参照点出发到要确定方向的点去,若行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则要确定方向的点在参照点的东方,反之在西方②判断南北方向:离北极点 (N)近则为北方,离南极点(S)近则为南方③综合①②判断的方向即为所求方向。

  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365或366天)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产生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 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66. 5°夹角

  注:时间差异-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白昼长短的变化

  3.四季知识归纳(见下左图)

  日期 太阳光直射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节气 北半球季节

  A 3.21 0° 平分 春分 春季3、4、5

  B 6.22 23.5°N 昼长夜短 夏至 夏季6、7、8

  C 9.23 0° 平分 秋分 秋季9、10、11

  D 12.22 23.5°S 昼短夜长 冬至 冬季12、1、2

  4.五带的划分(见下右图)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点 特殊地理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 终年炎热 太阳直射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 四季分明 无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 四季分明 无

  南寒带 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北寒带 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5.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第三节 地图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 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本文标题:初一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本文链接:https://www.itoma.cn/zkbb/show-htm-itemid-12119.html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