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体内气体的交换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3-05 13:31:49

  第六章第二节体内气体的交换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的  1。 知识方面:  (1)知道肺泡内和组织里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第二节体内气体的交换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的

  1。 知识方面:

  (1)知道肺泡内和组织里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2)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知道煤气中毒及其预防方法。

  2. 能力方面:

  (1)通过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为重点。因为通过验证实验可以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不断地吸人空气中的氧,同时不断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出体外,体内在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

  煤气中毒的原因为本节的难点。因为要解释煤气中毒的原因既要讲清楚气体扩散作用,又要联系血红蛋白特性,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课件、试管、玻璃管、澄清的石灰水。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1)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2) 分析问题、探究实验。

  (3) 课件演示气体交换,分析体内血液成分变化。

  (4) 归纳小结。

  (5) 讨论答疑。

  2。 教学过程的说明:

  (1) 关于课题的引出。

  教师可将课文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示意图用投影片打出,也可请学生直接看书中的示意图,启发学生分析:气体吸入与呼出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说明气体在体内进行了交换,从此引出课题。

  (2) 关于验证实验部分的教学。

  从示意图中可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用什么方法去验证这个结论呢?

  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用最简单、安全、可操作、现象明显的方法。因为初一做过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学生能借鉴这种方法,在达成共识后,采用向石灰水中吹气。

  ②启发学生在吹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明确:a.石灰水要用新配制的;b.操作时应选另一试管做对照;c。吹气吹到石灰水变浑浊就要停止吹气;d。不许向口中吸。

  ③注意实验室纪律,可用打气筒向气球打一定量的空气,当向一试管吹气后,可将盛空气的气球连一玻璃管一端,另一端插入另一试管的石灰水中放气,并对比两试管中的变化。

  (3) 关于体内气体交换部分的教学。

  这部分知识大纲没有作要求,无疑是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因此这部分教学,教师可由复习动脉血和静脉血、血液循环等知识再引领到体内气体交换上,也可利用复合投影片或课件显示气体交换的过程;教师也可板画肺泡、组织里气体交换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归纳出知识点。

本文标题: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体内气体的交换

本文链接:https://www.itoma.cn/zkbb/show-htm-itemid-7718.html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