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广东中考文言文词汇讲解

   日期:2024-04-28 14:25:46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    

  广东中考为大家带来广东中考文言文词汇讲解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备考哦。预祝大家考试成功哦。

广东中考文言文词汇讲解

  广东中考文言文词汇讲解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

  1.采用“……者,……也”“……,……也”“……,……(者)也”等句式帮助判断。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①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

  翻译: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翻译: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③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翻译: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翻译: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③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3)“……(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或者省略“者”。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翻译: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④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⑤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翻译: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翻译: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

  ⑦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翻译: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或动词“为”“是”“非”表判断,加强判断的语气。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翻译: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翻译: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③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翻译: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④此皆良实。(《出师表》)

  翻译: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

  ⑤止增笑耳。(《狼》)

  翻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⑥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

  翻译: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⑦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翻译:得知他们是金陵人。

  ⑧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翻译: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⑨子非鱼。/子非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翻译:你不是鱼。/你不是我。

  3.无标志词,“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翻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翻译: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

  二、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翻译: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②(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翻译:我父亲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③(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翻译: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

  ④(油)自钱孔入。(《卖油翁》)

  翻译:油从钱孔注入。

  ⑤(小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翻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西漂流。

  ⑥(皇上)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翻译:皇上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

  ⑦(桃花源人)见渔人。/(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翻译:桃花源人看见了渔人。/渔人详细地回答。/桃花源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

  ⑧(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翻译: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

  ⑨(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翻译:食马者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⑩(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翻译: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⑪(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翻译:(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⑫(唐雎)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

  翻译:唐雎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⑬(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我又忧虑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跟我交往。

  ⑭(邹忌)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⑮皆以(臣)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⑯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城。(《陈涉世家》)

  翻译:(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⑰(陛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翻译:(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

  ⑱(臣)受命以来。(《出师表》)

  翻译:(我)接受遗命以来。

  2.省略宾语。

  ①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翻译: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②盖以(之)诱敌。(《狼》)

  翻译: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的。

  ③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

  翻译:(桃花源人)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

  ④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翻译: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⑤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

  翻译: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⑥广以(之)为然。(《陈涉世家》)

  翻译: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⑦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翻译: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省略介词。

  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咏雪》)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陈太丘与友期行》)

  翻译: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③场主积薪(于)其中。(《狼》)

  翻译:场主人堆积柴草在打麦场里。

  ④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翻译:我只喜爱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⑤有时朝发(于)白帝。(《三峡》)

  翻译: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

  ⑥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愚公移山》)

  翻译: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

  ⑦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翻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⑧坐(于)潭上。(《小石潭记》)

  翻译:坐在小石潭边上。

  ⑨各隐(于)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翻译: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⑩或异(于)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翻译: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⑪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⑫客(于)此。(《湖心亭看雪》)

  翻译:客居在此地。

  ⑬寓(于)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寄居在旅店。

  4.省略状语。

  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翻译: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5.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

  三、被动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

  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

  叫判断句

  1.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①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翻译:文帝被他感动。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翻译: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戍卒多是被他所用的(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2.用“于”表示被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翻译: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

  3.没有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的被动句。

  帝感其诚。(“感”是“被感动”的意思)(《愚公移山》)

  翻译: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①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陋室铭》)

  翻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其此之谓乎。(正常语序应为“其谓此乎”)(《虽有嘉肴》)

  翻译: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③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懈怠这件事。

  (2)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①问所从来。(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桃花源记》)

  翻译: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②全石以为底。(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小石潭记》)

  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③吾谁与归?(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翻译:我同谁一道呢?

  ④忌不自信。(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⑤何以战?(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曹刿论战》)

  翻译:(您)凭借什么作战?

  2.状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②尝射于家圃。(正常语序应为“尝于家圃射”)(《卖油翁》)

  翻译: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

  ③相与步于中庭。(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正常语序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胶鬲于鱼盐之中举,管夷吾于士举,孙叔敖于海举,百里奚于市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⑤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马说》)

  翻译: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

  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岳阳楼记》)

  翻译:在上面刻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⑦多会于此。(正常语序应为“多于此会”)(《岳阳楼记》)

  翻译:大多在这里聚会。

  ⑧醒能述以文者。(正常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醉翁亭记》)

  翻译: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⑨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正常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醉翁亭记》)

  翻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⑩受地于先王。(正常语序应为“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翻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⑪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⑫能谤讥于市朝。(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⑬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出师表》)

  翻译:拿当时的天下大事征询我的意见。

  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正常语序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翻译: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正常语序应为“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出师表》)

  翻译:就在(这)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委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接受了任命。

  ⑯战于长勺。(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曹刿论战》)

  翻译:在长勺与齐军作战。

  3.定语后置句。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①其两膝相比者。(正常语序应为“其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翻译: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正常语序应为“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核舟记》)

  翻译: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③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应为“千里马者”)(《马说》)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

  ④尝贻余核舟一。(正常语序应为“尝贻余一核舟”)(《核舟记》)

  翻译: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常语序应为“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翻译: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4.主谓倒装句。

  ①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

  ②如鸣珮环。(正常语序应为“如珮环鸣”)(《小石潭记》)

  翻译:好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以上就是有关广东中考文言文词汇讲解的内容。更多广东中职中专技工招生信息、广东中职学校,广东职高学校,敬请关注广东初中升学网,也可以点击预约中职院校提前看校,快人一步!

来源:本篇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请尽快与小编联系,谢谢您的合作!
文章类别:初中升学网 > 初中资讯 > 政策解读 > 注意!广东中考文言文词汇讲解
文章标题:注意!广东中考文言文词汇讲解
本文地址:http://www.itoma.cn/news/show-htm-itemid-20711.html
 
查看相似文章
 
更多> 招生问答文章

推荐初中资讯
浏览排行